學會消息TSA News
首頁 > 學會消息TSA News
《臺灣社會學刊》第71期出刊消息
2022-11-24
《臺灣社會學刊》第71期已經出刊。
 
本期封面照片,是吳品賢文章〈地方教育如何為鄉村發展增能?兼論美濃如何使其可能〉田野──龍肚國小的稻作體驗課程。
 
美濃中小學的課程與活動,與其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社區中的人們,以及包含農在內的地方多元產業緊密鑲嵌。包含食農實作、客家語言與文化的融入、成為好幾代校友及小學生們的操場與「秘密基地」的學校後山等等,都是教育的一環。學生、老師、家長、店家、社區中的人們在這樣的日常中不斷互動,成為共同成長的夥伴。從中,也增進了具有批判性、反思城市中心思維的社區意識,和對農與家鄉的認同。
 
【本期文章介紹(節錄自主編的話)】
 
本期刊登一篇研究論文、兩篇研究紀要。
 
吳品賢在〈地方教育如何為鄉村發展增能?兼論美濃如何使其可能〉一文中,強調美濃成功的社區營造,一方面來自於反水庫運動培育出具有強烈地方認同的世代,厚植社區的基礎;另方面社區與學校雙方對於地方教育的認同與伙伴關係,也讓在地學校可以發展出具批判意涵的地方教育。再者,地方教育所呈現的美濃是兼具象徵與物質意涵的鄉村,而非側重於其中一方的鄉村意象。
 
本期的兩篇研究紀要不僅都和臺灣社會的脈動息息相關,同時這兩篇文章的研究結果,也揭露了主流常識見解的侷限與不足,突顯社會學研究在理解人們生活時的重要性。陳婉琪、王淑貞、許哲維共同發表的文章〈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係以大考中心的資料來檢視多元入學的公平性問題。對於多元入學就是「多錢入學」的疑慮,他們的研究顯示:經濟弱勢考生在一階的學測成績篩選時,其通過率較一般家戶考生為低;不過,經濟弱勢者在二階篩選的通過率並不會低於一般考生。換言之,考試才是影響經濟弱勢考生的主要門檻。
 
第三篇文章是汪宏倫的〈轉型正義的社會基礎〉。本文以中研院社會意向調查的資料來討論國人對轉型正義的態度和看法,研究顯示:政黨傾向和國族認同是影響人們對於轉型正義態度和看法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性別與世代。比較和常識見解不同之處在於:世代的影響方向和一般預期的相反,意即年輕世代反而持相對負面的態度。此外,族群身分與轉型正義並無顯著關聯。
 
本期刊登書評一篇,是顏誌君評論黃克先所著的《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一書。作者認為本書呈現了無家者不為人知的社會世界,同時也勾勒了可能的政策意涵與未來治理方向。此外,作者也指出從社會控制、時間尺度和空間政治的視角,或許也有助於進一步理論化無家者的社會處境。
 
本期刊登之精彩內容如下。點擊以下縮網址,即可免費閱覽/下載PDF全文:https://reurl.cc/GrNeYy
 
〈主編的話〉(陳美華)
 
【研究論文】
地方教育如何為鄉村發展增能?兼論美濃如何使其可能
How Local Education Empowers Rur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Meinong
作者:吳品賢(Pin-Hsien Wu)
 
【研究紀要】
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
Fairness of Nontraditional Paths to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Data
作者:陳婉琪(Wan-Chi Chen)、王淑貞(Shu-Chen Wang)、許哲維(Che-Wei Hsu)
 
轉型正義的社會基礎
The Social Base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作者:汪宏倫(Horng-Luen Wang)
 
 
【書評】
回應與對話。書評:《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黃克先著,2021。臺北市:春山出版。
Response and Dialogue. Book Review. Precarious Living: Homeless People and the Helping Networks in Taiwan. By Ke-Hsien Huang. Taipei: Spring Hill Publishing. 2021.
作者:顏誌君(Jerry Zhi-Jun Yan)
 
 
《臺灣社會學刊》 為臺灣社會學會發行之學術半年刊,本期編委會成員為:陳美華(主編)、邱大昕、廖培珊、劉仲恩、潘美玲、蔡博方、鄭雁馨。
 
新一屆編委會已於2022年8月1日上任,成員為:廖培珊(主編)、王維邦、李柏翰、張翰璧、郭貞蘭、陳宇翔、蔡博方。
 
本刊隨時接受中、英文來稿。來稿請註明投稿論文類別及聯絡方式,並請將文稿word檔e-mail至《臺灣社會學刊》編委會(tjs.twn@gmail.com)。
紙本期刊訂購方式請見:https://reurl.cc/GrNO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