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消息TSA News
首頁 > 學會消息TSA News
2022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徵選結果
2022-11-01
2022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
2022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共有28篇碩士論文參加甄選,由碩士論文獎評審委員會歷經初審、外審、決審三階段選拔,決選出三篇碩士論文獎(含一篇符合方法傑出類別)、三篇碩士論文佳作獎(含兩篇符合實踐貢獻類別)。
 
評審委員會成員(依姓名筆劃排序):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林文蘭(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翁志遠(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藹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彭松嶽(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葉欣怡(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壹、碩士論文獎(依姓名筆劃排序,不計名次)
獎項 姓名 校系 指導教授 論文名稱
碩士論文獎 黃世竹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熊瑞梅
鄭力軒
台灣半導體產業董監事網絡的結構凝聚(2010-2020
碩士論文獎 趙慧瑩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古明君 跟上集體的步伐?!——中國頂尖大學的菁英生產
碩士論文獎
(方法傑出獎)
劉宇霆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胡郁盈 跨性別迷宮:台灣性別運動歷史的「跨性別」身份認同形塑
 
一、黃世竹(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台灣半導體產業董監事網絡的結構凝聚(2010-2020)
指導教授:熊瑞梅、鄭力軒
得獎說明:
此論文在研究議題的選定、分析方法、資料分析、及寫作論述上都已經超越一般碩士論文的水準,是一篇高難度的實證研究,並呈現以下優點:
  1. 將社會網絡分析的structural cohesion的概念及測量,應用到描繪企業網絡,並以臺灣的半導體產業作為實證分析的對象,分析企業的董監事網絡的構型特質與變化、影響結構的成因、以及不同結構所造成的效應,是國內少見的研究。
  2. 同時處理影響網絡結構及變化的因子,及不同網絡結構所造成的影響。作者以扼要的重點分析,用橫跨十年的資料,來觀察網絡的變化及其相關影響因子及所造成的結果,提出一個良好的分析架構。
  3. 選擇影響台灣近年經濟發展最重要半導體產業來進行分析,特別是董監事網絡結構對於組織治理及績效的影響。該分析有助於讓其他學門看到社會學分析的獨特貢獻,也讓企業及政府瞭解企業及市場競爭中非經濟面向的重要性。
二、趙慧瑩(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跟上集體的步伐?!——中國頂尖大學的菁英生產
指導教授:古明君
得獎說明:
此論文論述清晰、文筆細緻、理論與資料並重,忠實呈現訪談之時亦有客觀分析,是一篇值得品讀的碩士論文,並有以下優點:
  1. 探討中國菁英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現下台灣與中國社會正處於社會不平等劇烈上升之際,且經濟不平等的上升主要來自於菁英階級的資產躍進。此一議題不但切合時事,且提供重要知識價值,也是國際當前的關注主題,有助台灣學界的國際接軌。
  2. 以自我民族誌/自傳式訪談,剖析13位中國人民大學的「菁英學生」是如何在市場、國家、傳統的碰撞下,努力將自己社會化成為一個合格的菁英,並區分出四種類別(管理菁英、新時代幹部、知識人、非典型名校生)的主體位置。此文發現兼顧社會經濟、國家力量、學術氛圍,以及受訪人的個體自主性,乃結合macro與micro的範例論文。
  3. 作者非常貼切且適宜的呈現研究發現,能用有趣且淺白的方式與讀者溝通,並在長篇幅中緊扣主題,以碩士階段實屬難得。
 
三、劉宇霆(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跨性別迷宮:台灣性別運動歷史的「跨性別」身份認同形塑
指導教授:胡郁盈
得獎說明:
此論文清楚呈現「跨性別」認同形塑之不同歷史階段,且理論與分析緊密扣連,是一篇妥善發揮「兩種」研究方法的論文,並有以下優點:
  1. 豐富的文獻資料搜集整理與對話、半結構式的田野現場訪談與掌握,以及系譜學式的歷史研究分析與論述,都相當嚴謹。
  2. 重要貢獻在依歷史事件的時間性考察「靈魂裝錯身體」、「顛覆性別框架」、「跨性別」概念在台灣社會的浮現,說明性別運動的歷史如何影響跨性別主體實踐與身份認同概念的發展。
  3. 讓台灣「論述先於主體」出現的歷程清晰化,並探討主體與認同邊界間的互動與接合關係,充分說明性別運動與身份認同連動關係的重要性。

 
貳、碩士論文佳作獎(依姓名筆劃排序,不計名次)
獎項 姓名 校系 指導教授 論文名稱
碩士論文佳作獎(實踐貢獻獎) 田治豪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葉欣怡 審議民主的助產士:主持人的互動關係、策略與技巧
碩士論文佳作獎(實踐貢獻獎) 江旻諺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吳介民 從台商西進到中資東進:從美中科技戰看中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獲取策略
碩士論文佳作獎 劉學墉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志弘 神出鬼沒:臺北東區都市陰廟的在地神格化
 
一、田治豪(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審議民主的助產士:主持人的互動關係、策略與技巧
指導教授:葉欣怡
得獎說明:
此論文行文章節安排流暢、訪談內容深入與多元、寫作清楚可閱讀性極高,是一本高品質的碩士論文,並具有以下優點:
  1. 勾勒出審議主持人的三種理念型、入戲與換裝的過程、依參與者而對應的策略、以及面對的外部挑戰,藉此回應「什麼是一個好的審議」。在針對審議主持人的研究相較闕如下,此文具有補上missing link的價值。
  2. 從作者的實踐經驗中,透過不同審議主持經驗的對話,讓本文的實務價值提升不少,不僅擴充了對審議民主的實作認識,未來可以再加以整理成為更具實務性的操作手冊。
 
二、江旻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從台商西進到中資東進:從美中科技戰看中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獲取策略
指導教授:吳介民
得獎說明:
此論文提出對台灣產業發展和國家安全亟具重要之課題,是一篇具有學術、政策與實務前瞻意義的論文,並具有以下優點:
  1. 克服進入半導體產業領域的困難以及跨國資料蒐集難度,透過多元方法與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實屬難得。
  2. 詳盡說明中台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和面向,章節安排完整,事涉龐雜但文字流暢易讀,凸顯作者對議題層次的掌握。其研究論述與現有文獻建立良好對話,且研究發現具開創性。
 
三、劉學墉(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神出鬼沒:臺北東區都市陰廟的在地神格化
指導教授:王志弘
得獎說明:
此論文研究扎實、分析細膩,是在理論與概念的闡述上具有相當企圖心的碩士論文,並具有以下優點:
  1. 以當代都會的邊緣性現象「都市陰廟」為切入點,在針對台北東區九間陰廟「在地公共化」的細緻田野調查基礎下,有效回應了空間的政治經濟學、宗教社會學及華人宗教研究的共同關注之處。
  2. 同步納入鉅觀的城市變遷機制,以及當代行政區劃的基層單位「里」與「里長」的微觀政治部署,更將非人行動者(陰魂)以敘事中的主角含納進來。在當代都會的治理縫隙間,陰神從避忌的污染源轉為庇佑的地方神,可以說,神明、里與都會地方感,都為彼此打造了新的意義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