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首頁 > 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週五論壇:中研院社會所,9月25日 (五),由戴伯芬教授主講
2015-09-07

講 題:再論高教崩壞:教育轉型正義的觀點
項目圖標 主講人:戴伯芬 教授兼系主任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
項目圖標 時 間:104年09月25日(星期五)下午2時30 分 - 下午4時30分
項目圖標 地 點:社會所8樓802會議室 

~~本演講採自由入座,毋須事先報名參加~~

演講摘要:
國民黨政權來臺之後如何建立威權主義國家治理的體制?又如何維護與合法化國家的治理?這個問題是臺灣政治社會學關注的焦點,發展出一系列的侍從主義與地方派系研究。在國民黨建立對於臺灣統治政權之前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是安定外省籍移民。隨國民黨遷臺者包含了層級分明的軍隊,以及各方招募而來不同派系的軍人、知識菁英、眷屬以及避難而來的大批民眾。以1946年臺灣行政長官署統計來看,臺灣當時的人口有6,090,860人,而外省籍移民有120萬人,合計佔當時臺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估計有60萬為軍人,60萬為一般民眾,如何安置突如其來的外來移民人口而不致於引發社會動亂,才是國民黨安定臺灣政局的首要之急。
過去轉型正義的討論致力於民主轉型之後的國家處理威權政府對人權侵犯的問題,較少去檢視威權政體制度遺留的影響。在臺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教育是統治菁英階級再生產的機制,威權主義國家如何利用教育制度「化兵為民」,轉換軍權體制中的人事?又如何利用教育制度來進行政治意識形態的控制?政治轉型之後教育體制保守的黨政軍力量如何回應民主化開放改革?對於臺灣社會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國家政權轉換與教育體制之間的關係仍是一個有待深入探究的議題。
本研究聚焦在教育體制內的治理機制與影響,提出「制度替代」(institutional replacement)做為主要的分析概念,制度替代指的是國家治理政權改變時所形成的制度變化,包含治理機制與人事、財務的替代。臺灣社會過去發生了兩次重大的制度替代,第一次是在日治結束國民黨政權進入臺灣之際,是一種外來政權的殖民式制度替代(colonial institutional replacement),所謂「殖民式的制度替代」;另外一次則是「合法性危機下的制度替代」,是在解嚴之後所面對的人事與制度調整。本研究用制度替代來解釋臺灣高等教育擴張的機制與後續的影響,呼籲在高教崩壞之際需要先回復被掠奪的教育公共性。

講者簡介:
戴伯芬,現任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研究興趣為東亞城市的比較研究、環境與發展研究。

 

 
相關檔案下載(1) * flyer-20150925-戴伯芬.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