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通訊】新人發聲/烏龜慢慢爬/朱華瑄
2023-09-28
當年轉向社會學,源自從小生長在農村作為女孫而被貶抑、因此必須更努力證明自己並同時反抗父權價值的創傷心境,並希望找到思想的養分協助自己思考家族裡各個職業女性在就學、就業、升職、婚姻、家務、育兒所面對的各種歧視與不平等。這樣的社會學起點聽起來很古典,但最近台大經濟系學生的言論風波證明了這個社會在性別平等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這樣切身的關懷,大三意外修到社會學時有如發現新世界,從此一頭栽進並持續向前。
 

歷經碩班階段摸索個人安身立命的現代實踐問題,深感或許太過私人的情感夾雜其中而女性承受的不平等又纏繞各種矛盾,因此最終在學術上沒有走上性別社會學的道路,反而因為大學時代看到阿扁當選後臺灣政治局勢的變化,開始希望從臺灣的歷史與國際處境去理解個人的生命歷程,於是2011年負笈紐約州大賓漢頓分校這個世界體系理論的大本營攻讀博班。由於2008年美國經歷金融風暴,2011年又發生佔領華爾街運動,當時中國也因驚人的經濟成長態勢而使the rise of China響遍學界,接二連三地讓當時美國學術氣氛熱烈鑽研資本主義的影響與未來走向。臺灣也不遑多讓,2014年馬政府服貿協議點燃太陽花運動,我們站在紐約時代廣場加入世界各地臺灣留學生抗爭浪潮,但美國人—例如狂按喇叭給我們增長氣勢的可愛計程車司機們—能夠理解我們為什麼反對與中國的貿易協定、而反對經濟政策卻拿著Keep Taiwan Free的旗子嗎?這些事件加上美國社會與臺灣的種種差異,讓我非常想知道資本主義究竟是怎麼回事。
 

世界體系研究雖然包羅萬象,但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為基底研究歷史資本主義的形成與轉變,系上理論與歷史的訓練繁重,但知識開發上相當過癮。Immanuel Wallerstein與Arif Dirlik曾親自來與系上師生對談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兩位大師洞見深廣卻意外謙遜,不輕易否定學生而鼓勵創新思考的態度實在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與許多臺灣學界前輩同感,這些參照歐美經驗的學說難免有限,當時修課談到殖民帝國的環境資源以及東亞資本主義時,看著世界地圖中sun never sets的大英帝國,再想著僅有兩個小殖民地的日本帝國,不禁疑惑兩者環境資源差異如此之大,工業化發展路徑又怎麼可能相似。在偶然讀到日本1918年爆發的米騷動資料時,這個疑問引導我開始不斷摸索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證上,以環境角度重新思索以農養工問題的可能,並好奇作為日本帝國裡幾乎唯一較具規模的熱帶殖民地臺灣,如何展現島嶼自身的影響力而看到不同的日本帝國乃至東亞資本主義。
 

這樣的關懷讓我具體聚焦在農糧體制研究(food regime studies),並且以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米穀生產的環境條件為研究主軸。相較於直接研究米或米穀政策,博論以不同階段日本對「熱帶」臺灣的視角與挪用來解釋臺灣米穀政策的問題,目的在於從環境資源詮釋日本帝國農糧體制、以農養工所呈現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注意到臺灣與東南亞米在日本帝國內外都存在著互動關聯,而日本在改造臺灣米的諸多措施都顯示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如何重塑也建立在環境中各項要素的重組,因此現階段即朝著這兩個方向開展,一方面持續將環境條件放到戰前臺灣與東南亞米的比較研究,另一方面則透過米穀改良的不同面向,討論現代商品交易制度與環境生態的共構。社會學是相對關注當代的學科,但透過日治臺灣看這塊土地與資本主義碰撞的火花,令我相當著迷,雖然面對不同學科知識典範有其負擔,但在邊界之境看到的世界也的確廣闊。然而這也不僅關乎臺灣歷史的問題,總的來說,過去包括農糧體制研究的政治經濟學比較著重從生產關係切入說明資本的形成,我希望從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生成中的環境條件討論這個問題,對於理解當今環境危機有所貢獻。
 

最後藉此機會向吳泉源老師致意。進入清大社會所就讀曾有焦慮徬徨時,畢業於管理學院的自己在人文社會學科知識上實在遠不如同學,雖然當時興趣領域不同,泉源老師主動找我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啟動我建造自己社會學根基的心願。2018年某日早晨收到學會通知他因病離世,他對學生的溫暖真誠瞬間歷歷在目,遠在紐約上州一個小公寓裡的自己震驚之餘不禁落淚。有幸在人生轉向社會學的初始階段,被他菩薩之心托起而如獲泉源得以走長路。謝謝泉源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