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首頁 > 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月份週五論壇
2022-01-25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月份週五論壇訊息如下,敬請踴躍報名參加!
 
 
【講題】人們如何用記憶來調適因流離而產生的社會創傷:以戰後在台灣的外省人為例
【講者】楊孟軒(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與談】張茂桂(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王甫昌(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主持】汪宏倫(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時間】2022.02.25(五),14:30-16:30
【地點】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8樓)
【活動聯絡】梁雅惠, as0200802@gate.sinica.edu.tw
 
 
【演講簡介】
今日台灣,提到外省人的時候,多數的年輕人腦中浮現的是一個遙遠時空中的存在,一群沉浸在思鄉情緒中的優勢少數外來者,與在地現實生活脫節。與之伴隨的是一些爭議點:這群因中國內戰而被迫移民到台灣的人(以及他們在台灣的部分後代)應該要被視為是「殖民者」還是「離散者」?一個叫做外省人的「族群」,不論是現在還是在過去,是否真正存在?當代台灣社會中,有關外省人最顯著的集體歷史記憶就是眷村和老兵的故事,以及民主化之後才被彰顯的1949大江大海戰爭逃難經歷。但這類歷史經驗,對真正生活在1950、1960年代還有1970年代初期的外省人,在現實生活中,並無多大的意義。事實上,作為受創與離散人群,外省人流離情境的變化和他們與之相對應之集體記憶與歸屬感,是隨著時間與世代而演變的。作為一個社會史、移民史與記憶研究學者,我的視角和出發點,以及我所呈現的在台外省人創傷與流離之歷程,與台灣現存主流論述不同。在此次的演講中,我將與聽眾分享拙作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的一些主要論點與歷史考證。重點在呈現人們是如何用集體(社會)記憶來調適因流離而產生的創傷。而這樣子歷史經驗的呈現,不但加深了我們對外省歷史與外省人台灣認同的了解,同時也挑戰了西方學界對於創傷記憶研究的一些基本範疇。
 
 
【講者簡介】
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ang),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現任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歷史系副教授。楊教授14歲與家人移民加拿大。他從事台灣外省人創傷記憶、香港調景嶺、大陳義胞、蔣介石銅像等研究,在集體(社會)記憶、創傷理論、離散研究、族群和解與轉型正義等相關議題,有出色的著作與論析。楊教授2010至2011年間曾獲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培育計畫。其他殊榮包括加拿大聯邦政府社會科學與人文研究委員會獎助金、英屬哥倫比亞省政府太平洋世紀獎助金、蔣經國基金會青年學者研究獎、外交部Taiwan Fellowship, 美國威爾遜中心Taiwan Fellow等等。他的著作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榮獲2020年記憶研究學會(Memory Studies Association)首書獎,也獲2021年全美國際圖書獎(International Book Award)推薦最佳歷史書籍的入選名單。同時,楊教授因優異的研究成果與學術名聲獲密蘇里大學學院長頒授「傑出青年學者研究與創造獎」。在過去二十年來,楊教授是密大歷史系唯一獲頒此獎項的學者。
 
 
【活動注意事項】
1.本場次演講,開放現場參與及本所臉書同步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至本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
3.請現場參與來賓自備口罩並於活動中全程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