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首頁 > 學界資訊Academic Information
中研院社會所週五論壇05/14「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
2021-04-13
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in Taiwan, 1999-2019)
【講者】張苙雲(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
【主持】李宣緯(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時間】2021.05.14(五),14:30-16:30
【地點】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8樓)
【報名】https://forms.gle/yk2AuPdscWpDH24f6
【活動聯絡】梁小姐,02-26525172,as0200802@gate.sinica.edu.tw

【演講簡介】
本研究借鏡於Smith 與Klandermans(2001)對集體身份建構的理論框架,以理解上世紀九零年代台灣社會所經歷的身份意識的喚醒、咎責、權力競逐等歷程。受益於Tajfel與Turner (1978)以降以及Anspach(1979)的研究,身份動員帶動著自我形象、刻板印象和歧視的形成,以及各類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近年政治學者更注意到身份動員對社會共識帶來破壞。基於相關文獻的理解,我們推論集體身份建構的操作對身處其中民眾的社會心理有著一定的影響,其幅度受到民眾之政黨認同和選舉結果而調節。我們使用1999年至2019年間台灣社會意向調查,搭配以1995年至2014年間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調查和政府統計資料,檢驗「幸福感的認同政治假設」和「幸福感的經濟假設」。分析發現認同政治與經濟兩股影響力道的此消彼長足以解釋二十一年間民眾幸福感受的演變,政治認同的幸福紅利不僅彌補長期經濟衰退所致的幸福缺口,甚且進而因政治的幸福紅利逐年增長而至超過經濟的幸福缺口,帶來於2010年起幸福感趨勢的上揚。政黨認同和省籍的影響在不同的執政黨執政之下,有不同的表現。

【講者簡介】
張苙雲教授,2011年退休前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和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合聘/兼任教授,並曾獲選為美國哈佛燕京訪問學者、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和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過去研究集中在醫療產業、製藥產業、金融產業的生態結構變遷、品牌和制度信任、網絡生產和人情關係、以及組織競爭機制等,近年研究焦點放在健康不平等和幸福感,並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且主編或撰寫數本專書。

【活動注意事項】
1.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在本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因應防疫措施,室內如無法保持 1.5 公尺之社交距離時,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自備口罩)
3.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