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新人發聲】新人發聲/王盈婷
2019-05-01
新人發聲/王盈婷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助理教授)
 
        接到吳宗昇老師的邀請來寫新人發聲,其實第一個反應是緊張。已經很久沒有寫類似性質的中文文章,怕寫得不好(目前較擅長是在社群網站用極度口語發文並佐以表情符號,以及中規中矩的學術文章寫作)。另一方面,分享自己的事情,似乎比上課和公開演講研究難多了。不過,我還是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介紹自己。
 
社會學的啟發
        社會學對我來說是個偶然。指考後,選校選系填選志願分發,我進入了台大社會系。雖然一開始不是因為興趣來念,但大一曾嬿芬老師的社會學導論課程,大大開啟了我對社會學的興趣。印象最深的「aha moment」是有一週在講Bourdieu並搭配駱明慶老師「誰是台大學生」一文時,我發現我幾乎完全符合駱老師文章中上台大機率最高的人口特質,應該算是第一次體認到自己的生活經歷是如此受到社會影響。蘇國賢老師的社會統計課,也開啟了我對於用數字理解/解釋社會現象的興趣,並且也覺得寫統計程式滿有趣的(跑不出結果來就不那麼有趣了…)。
 
研究興趣
        我的研究範疇籠統的說是量化社會人口學(social demography)研究,主要包含健康不平等相關議題以及家庭相關議題。選擇人口相關研究一開始是受到臺灣人口型態變遷影響。「少子化」和「人口老化」在我念大學時已經是熱門話題,因此大學時便選修了人口學,開啟了對學門的初步認識,後來申請研究所也以著重人口研究的學校做目標,最後很幸運的到有人口研究中心的UT Austin就讀。研究所的訓練除了人口學傳統三大主題(出生、死亡、遷移)外,也有許多所謂的社會人口議題,包含健康和家庭等等。

        對健康不平等的興趣來自Link和Phelan(1995)「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disease」一文。大學時期讀的Bourdieu將階級與教育連結在一起,Link和Phelan則是將社經地位將健康情形連接在一起,再度讓我感受到社會情境對個人強大的影響。近期開始做一些家庭的相關研究,如居住安排和福祉,則是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當美國朋友問我回臺灣要住在哪裡,我回答「和家人一起住」時,美國朋友有些困惑,我自己也意識到這種安排在美國的意含而回答時有些不好意思。相較於臺灣未婚子女普遍繼續住在家裡,在美國成年子女不太常和父母同住,而與父母同住一般來說是有點負面的(be frown upon)。近期青年子女與父母同住的比例在臺灣和很多國家都有上升趨勢,此種居住安排對於青年與他們的父母所帶來的影響等都會是很有趣的研究課題。
 
結語
        現在想起來,當初就讀社會系真是一個很美妙的偶然。社會學讓我更了解我自己的經歷,而研究的內容也能貼近自己生活。現在有幸在大學任教,期望將社會學和以前師長帶給我的感動,也帶給學生們。
 
參考資料
Link, B. G., & Phelan, J. (1995). Social conditions as fundamental causes of diseas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