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劉雅靈老師紀念文集】紀念劉雅靈老師
2018-10-09
紀念劉雅靈老師
王占璽/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我在劉雅靈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在我剛確定請老師指導後,因為考量研究主題的複雜與就業發展,我試著詢問老師是否能接受由其他領域的教授擔任雙指導。老師用比平常更為嚴肅的態度拒絕,並說明指導研究需要師生之間完全的相互信任,如果我不能充分信任老師,可以另尋名師。

       在老師的指導下作自己的研究,是一個緊張而愉快的時光。在學長同學之間,老師向來以嚴格著稱。修習老師開授的「國家社會學」、「制度社會學」等課程時,老師總是一絲不茍地要求同學準確掌握文獻的論述。當我偶爾提出大膽而欠思慮的問題時,老師會毫不客氣的回應:占璽,你的問題,有問題。而在當老師助理的那幾年,看著老師買進一箱一箱的原文書,一本一本的仔細閱讀並做筆記,再在上課前反覆閱讀、重做筆記。我看到老師對自己有更嚴格許多的要求。

       跟隨這樣總是在教學與研究上堅持高標準與原則的老師,很難沒有心理壓力。而我只能要求自己做好每一個研究環節,然後做好被老師批評的心理建設。然而,在進入實際論文研究後,老師幾乎是放任我開展自己的研究。從研究現象的選擇、理論觀點的發展、田野工作的開拓、實證資料的分析、研究論述的發展,老師幾乎從未提出駁斥或質疑。而對於我肆意開展的研究思路,老師對我的直接要求總是只有一個:把事情說清楚。而這個把事情說清楚的過程,是在無數次從窗外陽光燦爛到夕陽西斜的討論中,老師細細聽我說著紛亂的田野觀察和寫作想法,讓我自己理出頭緒;也是直接動筆改寫那些我當時自認有理論高度,實則語焉不詳的粗糙文字。也有些時候,老師看似沒來由的講起她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的軼事,或是評論一些學術失德的故事。回頭細細思量,老師是在這些過程中,嘗試引導一個庸才培養出獨立的研究性格與嚴謹的學術品格。

       而在面對面的討論之外,還有更多老師為學生做的準備。在掌握我論文涉及的面向後,老師推薦我修習熊瑞梅老師的課程,讓我有機會接受不同脈絡的理論訓練;在申請各種獎助時,老師總是收下我在截止日前一天才交出的研究計畫,然後在推薦函中寫出更精準的論點。我在論文寫作期間結婚生子,家庭論文兩頭燒時,老師會淡淡的分享自己的經驗;在論文收尾階段,老師申請延長國科會計畫的執行,讓我能夠多領幾個月的助理薪資,而無需為家庭經濟壓力放棄研究。這些事老師總是默默的做著,而當學生的我,也總是默默的接受老師的用心。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這是我的老師。在往後的日子裡,我總是慶幸當時選擇了全然信任老師,不止讓我能有一段全心投入研究的時間,更讓我能看到一個在治學、做人、處世上的典範,作為人生道路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