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劉雅靈老師紀念文集】安然與堅定---悼念劉雅靈教授
2018-10-07
安然與堅定---悼念劉雅靈教授
張晉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合聘教授

       與雅靈的交往幾乎都是與學術有關。

       除了學術會議之外,有較深的認識是從台灣社會學刊的編輯委員會上開始(2004到2006年)。雅靈在擔任編委之前,已有文章在該刊發表 (「經濟轉型的外在動力:蘇南吳江從本土進口替代到外資出口導向」,臺灣社會學刊 30 期 (2003 /6), pp. 89-133)。她是當時台灣最早進入中國做田野、探討改革開放後地方經濟發展的學者之一。在編委中,雅靈並不是發言最多的。但是對於經濟社會學領域或中國研究的文章,她都會提出深刻意見。雖然是娓娓道來、沒有嚴厲的字眼,但意見具體且有說服力。就如同做學問的態度一樣,雅靈對於做為編委一職同樣兢兢業業、對於負責的稿件都仔細閱讀,不會敷衍以對。
   
       由於所屬單位不同,後來除了在年會或學術討論場合之外,平常少有機會與雅靈深談。雅靈認真的形象也讓聊天這件事變得似乎不易進行。後來因為在兼課的關係,彼此熟識、交談的機會也就增加了。曾經有一次我們在政治大學運動場、靠近綜合院館販賣部的角落遇到。結果兩個人就站在跑道上講了將近一個小時。說些什麼呢?當然還是與學術環境有關。在那次談話中瞭解到雅靈對於學界、新人進用、和學生都有很深的期許。沒有指責,就是期待有更多辯論和交流的學術環境和更多一些用功的學生。
   
       可想而知,雅靈學術導向的個性與官僚體制的運作之間必然是多有衝突。(雖然韋伯對於官僚制度的必要性說了不少好話。)擔任系主任三年期間,雅靈眉頭深鎖、哀嘆無語的時候更多了。偶而談起,她並無惡言惡語,也不會指名道姓。在忙碌的研究與教學中還要抽出時間服務系上師生和社群,固然是有意義的工作,但過程中無謂的糾纏和為難,既消磨了心智、恐怕也讓雅靈更為感嘆這個不良的學術環境。
   
       雅靈研究室的門通常都是關著的。研究室對面就是茶水間、常會有人進出,關門成為必要之舉。雅靈勤於研究和教學、家中還有小孩要照顧,時間有限,社交已是奢侈。然而在當系主任時,雅靈代表系上對兼課老師表達謝意,仍會特意排出時間、邀請吃飯。有時同系的熊瑞梅教授也會邀集幾位同仁中午聚餐。哪些都是少數與雅靈聊天的機會。聚餐時如果聊到從前當研究生的期間,雅靈總是充滿了懷念和激動。在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那一段知識啟蒙的日子,成為她以學術為志業的動力,在教導學生上也期許自己要具有同樣的熱忱和督促。
   
       2014年七月國際社會學大會在日本橫濱召開。開會期間,與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趁空搭電車去拜訪導遊書上推薦的景點江之島。一出車站,就看到雅靈和樹仁剛從對面的街道彎進來、準備要搭車回橫濱。驚喜之餘,我們迫不及待的詢問觀訪心得。以下是朝聖之後,美華在臉書寫下的動態報導:「…我們在江之島電車站碰到兩位社會學者,其中一位對江之島的評價是「比較有規模、基礎建設較好的福隆」。」
   
       斯情斯景、歷歷在目:在車站販賣部的旁邊,樹仁生動有趣的品評景點,雅靈含笑不語,看著他和我們大聲喧嘩。
       
       生者不捨。然而,擺脫病痛的折磨,雅靈和樹仁在天上相聚了,繼續暢談學術、遊歷山水。

       感念雅靈獨樹一格的學術風景---可以安然,也很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