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新人發聲】新人發聲/彭松嶽
2018-05-29
新人發聲 -  彭松嶽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流動性、科技與日常生活的起點
數位科技創新持續的在重新塑造當代社會生活構成的方式。從過去的Wi-Fi與導航系統,乃至於當今的社群媒體、穿戴式裝置、數據科技、或智慧城市等,這些數位科技創新為當代社會與城市,提供與過去不同的對社會與都市未來的想像、日常生活實踐、城市的治理技術、以及社會議題的公眾參與機制。我的研究從科技與社會以及流動性研究 (mobilities studies) 為主軸,並援引人文與文化地理學、媒體研究、以及新興的研究領域包括批判的數據研究 (critical data studies) 、與軟體研究 (software studies) ,對這些正在發生中的轉變進行瞭解。
這些議題是我博士與博士後研究的主題。我的博士在英國蘭開斯特大學 (Lancaster University) 社會系完成,在此期間是受到Distinguished Prof. John Urry (1946-2016) 的指導。在他的指導之下,我的博士論文從探討科技與旅遊之間的關係,擴展到以流動性研究的觀點,分析行動科技如何在不同的過程中,參與並改變了日常生活的實踐方式。論文的討論包括了博士研究初期對旅遊與地方的關心,並且以數位攝影為切入點,探討數位攝影過程中的的實踐(從拍攝時對人、地的安排,乃至於後置過程以及在網路上或部落格分享),如何成為旅遊者記憶旅遊過程與旅遊地的方式。在博士論文當中也探討了其他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空間與地方間穿梭的行動,不僅是人實體的移動(如開車),也包括了物質的移動(像Wi-Fi訊號)。開車與車內導航的使用,不是單純的使我們可以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而已。在這樣的空間穿梭過程當中,我們體驗到的是科技創新帶來的對未來社會關係的想像,以及這些想像落實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非預期的)結果。例如,車用導航的語音系統帶來精準、順暢、沒有摩擦的乘車想像,但是開車與乘車過程中,因為對聽到的距離的感受、朋友與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或是聽音樂的習慣,使得共同乘車的人與車用導航共存的空間,成為再製既有家庭與性別的社會與權力關係的過程。
 
駭客、城市與公民的研究路線
博士後的經驗來自於參加在蘭開斯特大學 (2011) 與愛爾蘭梅努司大學 (Maynooth University, 2013-2018) 執行的歐盟研究計畫。透過這些研究計畫,我與計畫主持人Prof. Monika Büscher (The BRIDGE project; https://www.lancaster.ac.uk/cemore/the-bridge-project/) 和 Prof. Rob Kitchin (The Programmable City; https://progcity.maynoothuniversity.ie/) 在各自的計畫中進行不同的跨領域研究。從BRIDGE project到 The Programmable City project,可以發現數位社會與數位都市主義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當今社會與都市的各個面向帶來鉅大的衝擊。運用在災害應變的科技創新,可蔓延至社會的不同層面,甚至成為國家或私人企業,以更細微的方式實行監視與 social sorting 的技術。但公眾對於軟體與數據分析技術的挪用,也可支持自發、互助、與更有效的災害應變。因此在 The Programmable City的計畫中,我持續探討數位與數據科技,如何在都市的日常生活中以不同方式被挪用。我的研究計畫分為兩個部份,包括對公民駭客活動 (civic hacking) 與駭客松 (hackathon,或譯黑客松) 的研究,另一方面討論將穿戴式裝置與手機app融入社會生活的實踐與過程。
我的研究在 The Programmable City 中,是14個子研究計畫之一。總研究計畫針對電腦運算技術以及大數據的運用,瞭解都市在此過程中受到的影響。總研究計畫的分析涵蓋相當廣泛的議題,包括如治理、知識、工作、與都市生活等重要構成都市的層面,尤其是針對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計畫,進行批判的分析,並同時與相關政府組織或其他公民團體合作,尋求更恰當的將這些科技創新納入都市當中的方法。(其他子計畫請見:https://progcity.maynoothuniversity.ie/about/,包括都柏林的都市儀表版Dublin Dashboard)。研究主要聚焦在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但是同時也針對波士頓進行探討。在研究計畫發展的過程當中,我也與其他博士後研究員或博士生共同討論彼此的研究案例,或是進行研究合作。計畫成員來自非常不同的領域背景,擁有迥異的工作與社會經驗,而這些不同的觀點與經驗,對瞭解都市中複雜的、各自為政的、或是相互牴觸與衝突的機制或現象,提供非常獨特的進行跨領域、跨產業的對話與研究機會。
 
未來方向:社會創新、科技與都市
在我的研究當中,我參與公民駭客與駭客松的活動,以民族學誌的方式,瞭解數位以及數據科技是否能夠透過這些活動,以更有效的方式回應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但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更進一步的,透過對這些活動的瞭解,我也試圖更進一步探索社會創新(以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科技創新)的可能性。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特別關注會影響創新過程的因素,包括誰能夠參與這些活動,而誰又被排除?對這些活動設計、安排、資助等,如何影響創新的過程與結果?不同的知識系統與專業技能,是否同樣有效的影響創新的方式與關懷的對象?並透過對這些層面的分析,瞭解治理這類科技創新的論述、實踐、與技術,以及未來社會與都市,以更具多元包容與相互合作的方式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我未來的研究,也會持續對此類議題與活動進行討論與分析,一方面瞭解台灣的智慧城市發展的實際過程,參與並具影響力的組織、論述、想像、實踐、與政治經濟結構。另一方面也持續探究公民自主發展社會創新、共同合作的過程,在台灣發展的歷史,以及屬於台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