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紀駿傑老師悼念文集】知行合一:恩師紀駿傑教授的學術研究與生活實踐
2018-04-08
《知行合一:恩師紀駿傑教授的學術研究與生活實踐》
張瑋琦/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1996年,傳說剛從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校區返國,在清大客座的社會學教授紀駿傑要來申請東華大學族群所教職,族群所碩士班第一屆的我們都很期待。然後,那年秋天,校園裡多了一位戴著扁扁紳士帽、身著黃色大披風、騎腳踏車的瀟灑身影。那種混雜著紳士、嚴肅、正義卻又幽默的神氣,像是一種揉合英國紳士的優雅,又有香港警察正義的阿sir氣質,族群所第一屆的我們稱他為紀sir。
 
 就在同年,我走進他的研究室說:「老師,我大學讀觀光系,完全沒有讀過社會學,但您願意指導我寫原住民社區營造的論文嗎?」他說:「我指導的話,你要從批判的觀點思考社區營造,也可能會批判你自己做過的事情,如果你能接受的話,我才能指導你。」就這樣,我成為他在國內任教正式指導的第一位弟子。
 
 許多紀sir的友人和同事都對「紀式幽默」印象深刻,但事實上紀sir剛回國教書時也跟許多新科教授一樣,對學生充滿高規格的期待。讀碩士的時候,我很畏懼紀sir(完全沒有感覺他有什麼幽默),每週到他的研究室seminar都會緊張發抖。初次向他報告田野進度時,他說:「瑋琦,我不要聽流水帳,你要有觀點的論述。」他嚴格的時候,會壓低聲音、用冷靜的語調說話。因為太害怕,所以連「什麼是有觀點的論述?」都不敢問,自己回家參禪參了一個禮拜。此外,第一、二屆的同學常私底下抱怨:「紀sir改論文,只改標點符號。」到今天自己當老師才明白,其實是:「紀sir改論文,連標點符號都改!」(這句話採用紀sir語氣加強重音)
 
 由於當年東華大學是新學校,族群所又是第一屆跨科際整合的研究所,學生從各種專業領域進到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確覺得族群所的老師們嚴格又高標準。選修社會學的學妹回憶,在紀sir的要求下,一年讀完、討論完、翻譯完一整本英文的《想像的共同體》,三位選修生每週去紀sir的研究室跟他seminar,在報告過程中「被電爆到哭」。而且,不僅學生為學術流淚,老師也為教書真情流露。第一、二屆學生曾經聯手在族群關係的課堂上把紀sir氣哭,因為那天沒有任何人完成指定的閱讀。紀sir說:「既然大家都不讀書,我們今天也不用上課了!」然後他竟然轉身向黑板哭了,接著就離席回去!真是把大家都嚇呆了!大家面對空講壇竊竊私語:「原來老師也會哭?」但從此沒有人敢不讀書。當年的東華大學族群所,真是充滿了太平洋畔田野與學術交織的「辣辣鹹鹹的水」啊!現在憶及令人懷念,幸好當年學生不能評價老師。直至今日回想起來,大家才能明白:「嚴格是好的」。
 
 不僅是學術,紀sir在生活態度上也給我很多影響。紀sir的生活態度一如他的學術,知行合一且注重細節。他的幽默來自於他的聰明睿智,因此在他的文章和演講中,經常出現許多燴炙人口的錦言妙語。我不必再談他的學術貢獻,做為他的學生,我想和大家再一次溫習紀sir的雋語,從他的研究洞見中緬懷恩師的生活點滴。
 
#台灣不靠海_靠消波塊
 
 這句名言最能代表紀sir做為社會學者的主要關懷。在學術上,紀sir是國內最早引進「環境正義」與「生態女性主義」的學者之一,他認為社會的不公平是造成環境持續破壞的主要原因 。他不僅參與反台泥運動,也帶領研究所學生到蘭嶼踏查,關心核廢料儲存的問題。在生活上更是勵行環保、支持有機農業。有一次他向我「炫耀」他的汽車有多好,他說:「瑋琦,等一下我停紅綠燈的時候你注意聽⋯⋯怎麼樣?發現了嗎?」「哦!會自動熄火耶!」「是的,我選這款車就是因為這個功能,可以減少怠速時的石油燃燒。」
 
#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
 
 做為族群學院的老師,紀sir在環境正義的研究上特別關心原住民的環境議題,從後殖民觀點揭露原住民所遭受的「環境殖民」壓迫 ,並尋思去殖民之道。他撰寫〈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一文,強烈批判《我們共同的未來》這本書缺乏階級、族群、地域的政治經濟學視野,而淪為空泛不切實際的口號,甚至可能會加速環境破壞 。1995年他與王俊秀教授在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共同開設「環境社會學」,批判台灣引用美國式的國家公園管理模式,嚴重剝奪原住民的土地與資源權,威脅原住民的生存,他認為不論階級、族群、性別、職業,每個人均應享有公平的環境人權,甚至不應以「保護環境(或動物)」為由,合理化剝奪原住民的家園的行為。這樣的見解在當年的國家公園研究中,是十分震聾發聵的洞見。1996年以後,他在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開設「後殖民理論」,從殖民處境、原住民與國家、族群互動及當代原住民議題(如:觀光、社區營造、國家計畫)等,帶學生對殖民與去殖民進行深入且批判的討論,而我的碩士論文即深受其影響。他的環境正義與族群關懷,總是能引導學生們走進更細緻的田野工作,看見地方居民的處境,真正從弱勢者的角度思考我們共同的未來。
 
#去只為到過買_只為擁有
 
 從後殖民觀點研究觀光的紀sir熱愛旅行,即便他生病後、化療中,也經常帶著摯愛的夫人吳淑君女士雲遊四海。認識他的朋友多受過他的「旅遊服務」。他總是不厭其詳地分享這些景點的歷史與社會學淵源(例如建議我去巴黎的時候要拜訪公墓)。他甚至幽默地創了一個名為「紀sir旅行社」的Line社群。為了規劃一個完美的深度旅遊,他可以做足功課,其精神與做學問幾乎雷同。另一方面,他對掠奪式的大眾旅遊之批判,更是不遺餘力。「去只為到過,買只為擁有」可說是他批判大眾旅遊最經典的一句話 。他經常批判人類學者缺乏行動力,因此他執行許多原住民觀光相關的科技部研究整合計畫,總希望研究團隊要思索在研究過程中如何回饋地方社會,研究結論如何化為社會行動建議。他努力找尋更合乎正義的原住民觀光發展模式,而他也找到了接近理想的「答案」,他認為非掠奪式的觀光必須是「原住民自主的觀光」。
 
#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
 
 這句廣受觀光研究學子引用的名言,出自一篇他的研討會論文,後來收錄在《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九輯》中。什麼是「原住民自主的觀光」?他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美國新墨西哥州Taos pueblo和Acoma Pueblo, Sky City的管理機制。新墨西哥州印弟安人自治區是他心目中的原住民自主管理典範,他熱愛那裡的風土、食物與文化,以及原住民的各種事業,他視其為第二故鄉,一個「永遠願意再度造訪的地方」。有一年,我碰巧有機會到新墨西哥發表研究,「紀sir旅行社」特地從花蓮來台北與我會面,把兩項法寶——地圖和《寂寞星球》交給我,裡面做滿筆記,指點我行程安排、必須要看的景點、該品嘗的在地美食。更令我訝異的是,他建議我經過阿帕奇賭場(Casino Apache)可以去小博一下!原來,賭場行程也是有社會學意義的,他說,印第安保留區允許自由設立賭場,不受州政府博奕法律規範。新墨西哥州的賭場與其他地方不同,由部落自主管理,保持賭場業務與部落社會文化價值一致。在思考商業與原住民主權及自決權這件事情上,他沒有意識型態先行的問題,他永遠站在「正義」的角度,考慮誰獲利了?有沒有人在這過程中被剝削?這位正義的使者,還博得「紀大俠」雅稱呢!
 
 知行合一,看起來很八股,卻是知識份子最基本的人文精神要求。然而看看今天的學術界,有多少人做得到知行合一?在這正義不多的人間界,這位倡導正義、行正義的學者,經常以其幽默而不壓迫的姿態,引導我們享受「有情有義」的人生。他是影響我學術與生活態度最重要的一位長者,如師、如父亦如友。
 
 紀sir,請再讓我敬您一杯吧!這永遠的師恩,不是一句感謝可以說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紀駿傑、蕭新煌(2003)。當前臺灣環境正義的社會基礎。國家政策季刊, 2(3):169-179。
紀駿傑(1997)。環境殖民:資本主義生產擴張下的台灣原住民土地與資源權。「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土地經濟學會編。
紀駿傑(1998)。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141-168。
紀駿傑(2006)。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載於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九輯——生態教育。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