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Others
首頁 > 其他Others
【紀駿傑老師悼念文集】那些年你與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徑—悼念紀駿傑老師
2018-03-24
那些年你與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徑—悼念紀駿傑老師
陳毅峰、黃雅鴻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紀駿傑教授於2018年3月14日凌晨因病辭世,享年58歲(1960-2018)。紀老師除了以教學認真與愛護學生相當著稱之外,更長期執著於學術與倡議社會實踐,在諸多志業仍未竟的學術生產高峰即英年早逝,令摯愛他的妻子吳淑君與眾多學界、社運、原住民圈的朋友相當不捨與哀慟。
 
紀駿傑教授於1992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校區社會學博士學位,返台後於1996年8月開始任教於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族文系前身),協助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的成立,並曾任民族文化學系(後改稱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及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主任,多次主持科技部整合型研究計畫,榮獲校級研究獎勵、傑出人才獎勵及院級優良教師,族群關係、環境社會學、國際原住民族運動、以及後殖民論述等,是他的主要學術關切。身為澄社社員以及社會學者,多次於國內各大報章發表社會觀察與評論,由國內政治經濟到國際進步社會運動,皆有他獨特的見解。
 
紀駿傑教授在學術與教育上有許多貢獻,首先,他對台灣環境運動的投入眾所周知,是台灣能夠觸及國際環境議題的幾位學者之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批判影響世人深遠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紀駿傑教授批判這本書提出的永續發展願景,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對環境問題開的處方,因為缺乏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與視野,而淪為空泛不切實際的口號。紀老師主張環境問題是特定於階級、族群、地域的問題,因此解決之道也必須是相對應的各式在地實踐,他最著名的批判性文章之一就是「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
 
其次,紀駿傑教授是最早引進「環境正義」概念的幾個學者,環境正義著重在探討弱勢族群或階級,如何在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承受了不成比例的環境壓迫,以及帶來生態破壞。他也將這部分的主張帶入「生態帝國主義」的批判理念,對台灣環境史與山林地景的研究有重大影響,以此批判殖民者對殖民地生態環境的改造,讓殖民地更像歐洲母國的環境,而有助於殖民主義的拓展與鞏固。
 
第三,針對台灣仿照美國模式建立的「無人國家公園」,紀駿傑教授也是最早提出批判的學者之一。台灣的國家公園在早期幾乎排除人的存在,更不曾看見原住民族長期與大地互動留下的生態知識與文化資產。他將「環境正義」論述轉化為對於國家公園設立與原住民族權利相衝突的關懷,並透過社會實踐落實他的學術關懷,曾於2001年參與「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召開,協助促進太魯閣國家公園與太魯閣族溝通管道的建立,間接促成了現在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管機制」的建立。
 
第四,紀駿傑教授是國內少數引介生態女性主義思潮的學者之一。紀老師曾提過,影響他學術幾個最大的思想潮流,一是生態理論、二是女性主義理論、三是政治經濟學,生態女性主義正是結合這三個學派最重要貢獻的產物。紀老師常以周遭事物為例啟發學生意識到性別不平等的存在,同時毫無保留支持婚姻平權運動。
 
第五,紀駿傑教授十分關懷原住民族土地權的議題,他是台灣少數倡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的社會學家,曾指導多位研究生深究此議題,於國內外發表多篇相關議題的論文。他十分關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在凱達格蘭大道的抗爭運動歷程,生前最後一場公開演講即是2017年12月22日在捷運台大醫院站一號出口的「凱道小講堂」,講題為「開創原住民空間:加拿大卑詩省第一民族的土地協商」。
 
紀駿傑教授在教育上的付出讓同學與同事持續感念,許多人都會提到他上課時顯露的廣博知識、豐富的旅行經歷、風格特殊的笑話,以及精彩活潑的授課內容。同學們應該都會記得他是如何引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以丐幫幫主喬峰的例子來討論族群關係。受紀老師深刻影響的徒子徒孫與同事們,都會稟承他未竟的遺志,在追求社會正義的路上,與在天上的紀老師持續連線,打造去除壓迫與不平等的正義社會。

(兩位作者分別為紀駿傑教授在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的同事及研究夥伴,以及他所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

◎附檔圖片來源為東華大學公告
◎本文將刊登於《臺灣社會學會通訊》第88期